跳到主要內容

亞洲視野 宏觀國際

演藝學院校長蔡敏志教授

2023年9月1日
亞洲視野 宏觀國際

執掌香港演藝學院近三年,校長蔡敏志教授一直在「疫」境中鬥智鬥力,值得慶幸的是,跨過難關後能夠踏上新台階。香港近年以發展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為目標,演藝學院擔綱舉足輕重的角色,肩負培育世界級創意人才的使命,一直致力推廣最高水平的表演藝術教育,「學院完成2013年制訂的十年發展策略,現在要訂下未來十年大計,我們的着眼點並非定格在十年後,而是十年、二十年後的發展,希望推動和帶領香港文化藝術走得更遠。」

演藝學院在今年初公布的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表演藝術類別)中,連續五年榮膺亞洲第一,並位列全球第十三位。蔡教授表示,能夠躋身榜上前列位置的都是歷史悠久的世界著名院校,演藝學院作為亞洲城市中一間創校不到四十年的高等學府,成績已相當不俗。一直以來,香港這座東西文化交匯的城市,在國際藝術舞台上佔有重要席位,而學院則發揮香港華洋薈萃的優勢,為學生提供跨領域及多元化的學習環境。

 

演藝學院亦以國家的「十四五」規劃為指標,配合香港政府近年重點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去年十月發表的《施政報告》對演藝學院委以重任,將推動學院成為本地以至大灣區培育文藝人才的基地,在北部都會區設另一校舍,並增加非本地生比例。

 

大灣區人才交流

 

在瞬間萬變的時代,要為廿一世紀的表演藝術家提供成長土壤,要高瞻遠矚。蔡教授表示通過政府支持,現正就北部都會區建設另一校舍展開研究工作,「我們的目標是盡量擴展新校舍規模,例如興建宿舍接待遠道而來的海外生、交換生、工作人員和駐院藝術家等,令到訪學者可以在港逗留更長時間進行研究和教學工作,有助加強學院與全球學生和藝術家的交流,從而更提升學院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

 

演藝學院近年不斷革新課程,一直善用灣仔校舍有限的空間,蔡教授寄望新校舍能夠為未來十年至二十年的課程發展提供更多空間,同時希望在校內增加消閒運動設施,提升學院配套,「我們師生的『09-23日程』在行內聞名,一些運動、消閒、有益健康的設施,可以讓大家在忙碌中紓緩身心。」

 

演藝學院重視實戰經驗,自疫後復常,學院已多次到大灣區與當地演藝人才交流。去年成立的大灣區青年管弦樂團,獲創始贊助太古集團支持,以促進區內文化交流為目標,為年輕樂手提供專業培訓,搭建最高水平的管弦樂演奏平台。樂團在八月期間分別於香港演藝學院、澳門、深圳和廣州舉行首演巡迴音樂會。「希望未來與內地和澳門的藝術團體、高等學府有更多合作機會,近來先集中在音樂和戲劇方面進行交流,期望短期內可陸續擴展至六個學科。」蔡教授透露,心目中的長遠計劃是在大灣區內創建高等專業學校,「培育演藝人才愈早愈好,我希望演藝學院將來能夠在中港兩地各設一所高中,兩間學校的師生能夠積極互動交流,畢業後直接入讀演藝學院,這樣有助培育區內的演藝人才。」

 

六大學院開新篇

 

面對新發展,演藝六大學院早已作出部署迎接新挑戰。曾在舞台及製作藝術學院擔任院長的蔡教授,在任期間為學院作出多項改革,提倡多媒體科技的學習與應用。作為校內的藝術科技發展先驅,舞台及製作藝術學院已設立虛擬實境研究實驗室,先進器材亦陸續應用於學院不同製作。

 

「過往本地戲劇以廣東話為主,但在新時代要保持國際化特色,創作不應受語言所限,合拍戲劇是大勢所趨,戲劇學院將加強與內地業界合作,進軍內地上演普通話作品。」另外,不同學院先後作出新嘗試,舞蹈學院於數年前加入編舞課程,而戲曲學院亦於去年開辦粵藝青少年導修計劃。音樂學院則先後到訪深圳、廣州和上海等地演出及交流,「將來的課程或會加入現代音樂元素,讓學生擁有紮實的古典樂基礎之餘,亦有機會接觸不同流派,開拓視野。」

 

近年港產片復興,標誌着電影電視學院踏入收成期,吳煒倫、陳詠燊、麥天樞、林森、何爵天等數之不盡的著名校友,不但在影壇表現突出,更發揮強大的協同力量。「他們的作品同時得到業界和觀眾認同,更有趣的是,我們看到電影電視學院和戲劇學院的畢業生在電影界合作無間,而且成就非凡,印證了學院重視創新,推動跨學科及連繫業界的教學成果。」

 

擁抱多元文化

 

演藝學院身處中西文化交匯點,憑着本港獨特的背景造就自由的創作空間,蔡教授鼓勵年輕表演藝術家從中華文化和亞洲角度出發,以新眼光看待國際化,「透過作品可以反映個人文化,也可以跟不同背景的觀眾產生共鳴,發揮獨有的創意思維和藝術風格。」

 

明年演藝學院將踏入建校四十周年,學院已就2024至2033年度的《十年發展策略規劃》完成諮詢,規劃內容延續過去十年的成果,有意繼續培養學生的跨藝術領域及國際協作能力、發展藝術科技專業技能、推廣社會共融、為畢業生帶來更多實習及就業機會等,以回應行業和社會需求。

 

六大學院亦密鑼緊鼓籌備一系列周年慶祝活動,當中的重頭節目是由六間學院攜手合作的大型音樂劇,「具體細節未能披露太多,但可以肯定是一齣糅合多元文化與藝術元素的作品,我們希望在2024年為周年誌慶開啟一個充滿意義和驚喜的序幕。」

(原文於《演藝通訊》2023年9-10月號刊登,按此閱讀原文。)

 

按此訂閱電子月刊和學院最新資訊。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