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劇場關鍵詞

戲劇學院高級講師(表演)及形體訓練課程主管黃龍斌、戲劇學院講師(聲線/形體訓練)及學術項目統籌施標信

2023年4月28日
劇場關鍵詞

兩位演藝學院戲劇學院講師黃龍斌和施標信,自學生時代打開通往劇場的大門,從此一直在戲劇領域探索,「我相信每個讀戲劇的人都一樣, 不斷尋找自己,檢視個人生活,也檢視社會現況, 將理解和得著透過作品反映於舞台上。」這種無止境的自我拷問近乎自虐, 卻是演員的基本素養。黃龍斌是演藝戲劇學院校友, 施標信於英國皇家中央演講及戲劇學院進修戲劇碩士, 兩人從不同途徑踏足香港劇場界, 現時一起在學院擔任教職,同樣視教學為自我提升的一途, 黃龍斌笑笑說:「從演員到戲劇教學,我們從不鬆懈!」
 

談及戲劇的吸引力,黃龍斌引述莎士比亞在《王子復仇記》中寫下的對白:「自有戲劇以來,它的目的始終是反映人生,顯示善惡的本來面目,給它的時代看看它自己演變發展的模型。」他重複讀了兩篇,務求清晰傳達當中的關鍵詞—人生、善惡、時代、演變,「我一直喜歡戲劇,很大程度是因為裏面所反映的人性善惡,呈現一個時代的發展方向。」
 

擴闊劇場想像空間
 

黃龍斌的戲劇之路離不開演藝學院,在學期間主修表演,多次獲傑出演員獎及獎學金。畢業後加入中英劇團,其後成立異人實現劇場,2008年赴悉尼於澳洲國家戲劇學院研讀碩士,主修形體;2010年成立Performer Studio實踐形體劇場,及重返演藝學院擔任舞蹈學院客席講師,現為戲劇學院高級講師(表演)及形體訓練課程主管。從演員到講師,源於一種尋找自我的經歷, 「在澳洲讀書時,老師提議我分享香港的劇場文化,當刻我呆住了,原來我一無所知!於是四出搜集資料,才驚覺香港戲劇界如果沒有Mao sir(毛俊輝)和King sir (鍾景輝),戲劇學院可能根本不存在,那一刻有很大感召,希望將自己在澳洲所學的帶回來分享。」
 

由上世紀的學生,晉身為新世紀的演員、老師、導演、編舞,黃龍斌的多重身分見證着劇場本質的轉變,「我們以前看話劇,會覺得演員有種舞台腔,但隨着時代轉變,學院在教學中摻入不同元素,從表演、藝術、創作等多角度為學生帶來更多嘗試和發展方向。」戲劇學院近年的方針是培育劇場建構者,講求跨學科、跨界別融會貫通,黃龍斌昔日撰寫履歷時標榜自己可導可演、能跳能編,或會給人一種自吹自擂的感覺,但今時今日的劇場人正需要多元特質,「現今市場需要的演員不止是演員,還要有更多功能,有時着眼點甚至不在演員個人,而是幫助觀眾,擴闊他們對劇場的想像空間,帶來更多不同視野的體驗。」
 

新時代學習模式
 

在英國學藝的施標信坦言,以往總覺得歐美劇場走得較前,從回港親身參與本地劇場發展後,自有另一番體驗,「我曾經離開香港八年,回來後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重新認識香港戲劇,其實不論視野,對藝術的追求,抑或戲劇教育理念,我們一點也不輸蝕。更重要的是,根本不用跟其他地方比較,因為我們要找尋屬於自己的劇場,我們要思考的是希望在這塊土地上孕育怎樣的學生。」
 

施標信的戲劇啟蒙老師,是英國高中時期的戲劇老師,「學習過程中遇上好老師非常重要,一個老師足以影響學生的人生。」在諾定咸大學修畢社會學學士後,他再考上倫敦大學中央演講及戲劇學院主修表演,一畢業即與當地經理人公司簽約,留在倫敦發展演藝事業。2009年歐洲爆發金融風暴,他回流香港後參演了香港話劇團的音樂劇《奇幻聖誕夜》,同年亦參演了演戲家族的《一屋寶貝》,此劇經歷了七年不同形式和在不同地區的重演,施標信亦逐漸有更多機會參演不同的劇目,「同時陸續有學校邀請我擔任戲劇老師,由中小學開始,到藝術團體的成人戲劇課程,逐漸建立起網絡,五年前加入演藝學院擔任兼職導師,一個學期後轉為全職。」
 

現任戲劇學院講師(聲線/形體訓練)及學術項目統籌,施標信深信一切皆由緣分牽領,「疫情下轉為網課,起初有點抗拒,但漸漸發現很多可能性,例如有學生開發網上劇場,利用數碼平台現場演出,藉着創意將不可能變成無限可能。原來為適應環境改變,可能開發到另一個小宇宙。」科技是雙刃劍,對學習方法、交流模式,以至社會形態帶來極大轉變,施標信指新一代學生做事快、吸收快,但往往追求可立即看見的成果,所以經常提醒同學要學習慢下來,「很多時我們上網按一下鍵便得到很多資訊,但戲劇中的自我尋找不能靠搜尋而來,而是一個漫長的覺察和省思過程,需要時間、經歷,透過與不同人交流慢慢產生。」
 

以傾聽作心靈處方
 

實踐是最好的學習,對老師亦然。施標信最近專注進修聲線訓練,現正修讀Estill Master Trainer培訓課程, 希望於今年內考取國際認可資格,「作為一位表演者及藝術教育工作者,我正在整合多年來所學,自我發掘的進程一直在進行中,每日都在學習,每日都有進步, 我很享受這個過程。」
 

活躍於舞台的黃龍斌,年初與莊梅岩合作,執導原定兩年前上演的《我們最快樂》舞台劇,緊接着又與陳詠燊合作,執導《飯戲攻心》踏台版,施標信亦笑言佩服其體力與時間管理。問及如何平衡教學和舞台工作,黃龍斌說得輕鬆,「喜歡就可以,在不影響課堂的前提下,我將工作填滿課餘時間,最重要是保持自律和健康狀態。不論創作或教學,我期望能維持年輕心智、成熟技藝、大膽嘗試,以及準確計算。」
 

時代驟變,學習與成長都要加速進行,黃龍斌覺得自己的成長經歷相對單純幸福,面對新世代,老師所關注的不止於知識、理論或技巧,而是心靈處方,「現今的學生很需要愛,這個年代比以前複雜得多,社會轉變、環境轉變、資訊轉變,所有都是衝擊,這並非個人問題, 而是世界趨勢。」時代洪流誰也躲不過,當老師和學生同樣身處其中,老師可以做的是給予關懷和時間,耐心耹聽年輕人的需要,引導他們說出感受,「大家都在同一時代裏面,我意識到問題,不代表我有能力解決,但至少可以分享想法,這是教育工作有趣的地方。」

 

(原文於《演藝通訊》2023年5月號刊登,按此閱讀原文。)

 

按此訂閱電子月刊和學院最新資訊。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