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音乐使命

音乐学院院长盛韵奇博士

2022年12月30日
音乐使命

「留白」可以是艺术手法, 也可以是教学概念。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院长盛韵奇博士将留白的智慧从艺术延伸到教育上,让学生拥有足够的自我空间,试验与发掘独一无二的创作灵魂,同时不忘将自己作为表演艺术家和唱片公司创办人的经验传给新一代,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活奠下基础。

 

去年八月,盛韵奇博士来港接任音乐学院院长,这座拥有七百三十万人口的城市,急促的步伐,稠密的空间让他感到惊讶,「一小块土地上竟然坐拥这么多的人口!」对於香港的印象,他喜欢紧逼的城市节奏和文化景观,「香港人比起伦敦和纽约等大城市的人更热情。」无论身处哪里,音乐都是一种世界语言,「我和同事们对很多事有相同见解,因为我们都是音乐家。」

 

盛韵奇博士八岁开始学琴,在钢琴演奏方面拥有过人天赋, 同时涉足音乐产业, 建立唱片公司Bebyne Records,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艺术家制作超过二十五张专辑。

 

他笑说:「时下的年轻人追求发布相片到Instagram的即时满足感。」蔚然成家,却不能一步登天,「要成为音乐家,需要多年的努力、牺牲、奉献,还要对音乐抱着谦虚和尊重的态度。」问到从甚么时候立志成为音乐家,他想了想,「我想不起来甚么时候选择成为音乐家⋯⋯音乐一直陪伴我成长,在通往成为艺术家的过程中,你先要学会生活中很多重要的元素,例如勤奋和毅力、观察、尊重他人、多样性和包容、团队合作、拥抱变化,以及开放的态度,令我成为一个更踏实和知情达理的人。」音乐带领他走遍世界,包括来到香港,认识新朋友,学习和理解不一样的生活。

 

盛韵奇博士生於西班牙潘普洛纳,是一位享誉国际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他认为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乐器的选择并非重点,「最重要是你在磨练技巧时所学到的纪律,这样才能为你说好故事,而乐器就是你的声音。」

 

音乐是世界语言


来港前,盛韵奇博士在爱沙尼亚度过六年,在塔尔图大学的艺术学院维尔扬迪文化学院担任校长兼教授,同时兼任欧洲音乐学院协会理事会成员,是欧洲高等音乐教育界的活跃代表。「爱沙尼亚等北欧国家推崇团队合作文化,所以当我们开会讨论时,我喜欢培养参与感和集体责任感,团队中每个人都很重要,包括学生,他们会定期获邀参加一些关键问题的讨论,并发表意见。」

 

盛韵奇博士一贯的领导策略是多元包容和保持透明度,他希望将这种风格带来学院,与管理层、教职员和学生紧密合作。「学生必须积极配合学院的方向,发展自我批判和独立思考,参与会议,规划活动,定期对学院的日常活动提出意见。为确保学院顺利发展,这是一个集体责任过程,所有持分者必须齐心协力,朝着同一方向前行。」

 

在爱沙尼亚的时候,盛韵奇博士住在维尔扬迪一间大屋。维尔扬迪是爱沙尼亚南部的一个省城,人口不足二万人,就像童话故事中静立着的北欧小镇。当全国以至全欧洲经历一年封城之际,他却享受着宁静的乐趣,「我家里有三座三角钢琴和一个设有多种电子合成器的录音室,我把握这段特殊的时间创作音乐和新的素材。」适逢其会,盛韵奇博士其中一个赞助商顶级钢琴品牌施坦威主动联系,邀请他在家中举办一场音乐会,就此促成一次特别的表演。

 

盛韵奇博士在爱沙尼亚创作了一套三张的钢琴独奏专辑《爱沙尼亚三部曲》,灵感来自当地漫长冬季的宁静美景。他为施坦威演奏这套新作,后来更演变成一系列表演。遥距表演的经历赋予他新的思维,「原来观众可以置身於世界任何角落,学习适应屏幕而非现场观众的过程来得既快速又突然,表演者和观众都在学习世界各地崭新的音乐表达和互动模式。」疫情有结束的一天,但由此引发的一些新模式却不会随之消失。

 

受到早前Meta (Facebook) 与美国阿斯彭研究所网上音乐会表演方式的合作启发,盛韵奇博士与一位 3D视觉艺术家合作,将预先创作和即兴创作的音乐与3D数码绘画艺术结合,观众可透过智能手机游走於艺术画作当中,音乐则随着观众行为而变化。「在演出尾段,我们从录音室进行了串流广播并向一百五十位 Facebook 行政人员阐述创作过程,讲解当中与管理团队及元宇宙的关系。」他相信此举打开了很多互动和创作的可能性,「亲历其境的体验和实时协作,会影响制作音乐的方法,亦无可避免地改变了教与学的模式。」

 

实现音乐创业梦


说到教学理念,盛韵奇博士根据个人职涯经历研发了一套实用方案—经常与创意产业及音乐界持分者(即表演者、作曲家、编曲者、监制、指挥、教育家、研究人员等)保持直接紧密的连系。他希望在课程中适当「留白」,让学生自行试验和练习,或与其他学院合作,发展个人艺术风格。另一方面,他希望在学术教育中加入商业营运技能和知识,例如认识合约、版权、出版,以至管理公司和大型活动的运作、法律程序等,「这些关乎行业的真正运作,我们岂能不教导和学习?」

 


「一切都在快速变化,这是唯一不变的定律。最重要的是教导学生灵活变通,随时以开放态度面对转变,这是我们能够传授他们最重要的技能。」在数码时代,科技的运用可以用作交流,也可以作为创作工具(如声音设计、录音、改编乐曲、跨学科等),定义未来十年的音乐文化,「这种趋势将会彻底改变我们欣赏、制作、分享、教授和学习音乐的方式。」

 

疫情期间,无论外游或现场表演均受限制,盛韵奇博士将创作力转投电影音乐领域,「我在网上与导演、监制、混音师,以及整个创作和制作团队会面,足不出户完成所有录音和混音工作。这是我从未做过的事,我不得不学习新的软件和电子工具来进行遥距音乐制作。」

 

协助学生发挥潜能

 

盛韵奇博士计划今年将多位著名音乐家,包括杰出校友等带到校园,举行一系列以轻松问答形式进行的讲座,让学生从中找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我的年代,学生只会被训练成音乐会演奏家,我有很多朋友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已感到气馁,甚至放弃学习和享受音乐。」说起往事,他语调变得感慨,「音乐领域有很多有趣和独特的面向,不一定要跟随二十世纪欧洲音乐学院的传统教学,只着重训练出表演者。当然,专业训练确实有需要,而且需求量大(尤其非传统项目),但最终我们需要拥有不同才能,因此要以个人强项和兴趣来建立自己的专业。」

 

曾是唱片公司的创办人,盛韵奇博士深信「总有些学生将来会出任音乐监制或艺术行政人员。」他期望学院毕业生能够投身创意行业,发展个人事业或建立初创公司。学院举办的《Music Talks》讲座,由行业领导者主讲,内容探讨相关课题,受邀请的主讲嘉宾有机会担任学生的导师,协助他们规划职途。「这些业界人士也包括应届毕业生,他们跟现届学生年龄相若,相信能更有效分享与交流。」

 
 

在盛韵奇博士眼中,音乐学院院长的使命是为学生开拓更多可能,让他们扩阔视野,拥有能力和智慧决定未来路向,实现对音乐的热诚。「我的角色是促进者,支持学生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他以音乐监制自比,「两者的工作性质非常相近,都要协助乐手发挥个人潜能,通过合作和交流艺术视野,以不同的音乐创作来提升团队实力。作为院长,我的角色正是这样,我不会告诉学院和学生应该怎样做,反而是负责带领和指导,只要建立一个充满创造力的环境,美好的事会自然而生。」

 

(原文於《演艺通讯》2023年1月号刊登,按此阅读原文。)

 

 

按此订阅电子月刊和学院最新资讯。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