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与音乐同行

音乐学院校友洪嘉扬及学生卢彦桦

2022年11月1日

有人说,音乐家背后是一条孤独的路。对演艺学院校友大提琴手洪嘉扬,以及音乐学院三年级学生卢彦桦来说,在音乐路上从来不是孤单一人,从认识音乐开始,家人、师长、同伴的启发和支持,令他们更有信心跨越迷惘,选择音乐为人生伙伴,结伴同行。

 

 

现於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修读硕士课程的大提琴手洪嘉扬,生於音乐世家,妈妈董晓露是香港中乐团革胡首席,爸爸洪立是大提琴老师。「父母没有指定我要学大提琴或其他乐器,学习过程由习惯开始,我从五岁开始接触大提琴,小时候拉琴只当是玩耍,每日练习一会儿,直至七、八岁才真正觉得喜欢,有种离不开的感觉。」

 

 

他中二入读演艺学院青少年音乐课程,师承弦乐系及青少年音乐课程主任、著名大提琴家王磊教授学习大提琴。以为他是命中注定的音乐家,但原来他兴趣广泛,喜欢游水、踩单车,更加沉迷经济学。「中学文凭试选科,面对不同科目时,开始思考自己是否百分百喜欢音乐,兴趣是否可以变成职业?」在迷惘时期,家人一言惊醒他,「音乐可以在历史上留下不一样的烟火,不一样的墨水。」

 

 

他自言做事欠缺耐性,惟有音乐驱使他不断寻求突破,「今次对自己的满足,是下次起步的平台,我会不断寻找下一个挑战,从中找到新的满足感。」到大学选科,他的选择变得坚定,只报读了演艺学院音乐学院学士课程,「当时我十六、七岁,我想:现在不孤注一掷还要等甚么时候?」

 

 

自己跟自己博弈

 

入学后,他继续跟随王磊教授学习,除了拉琴技巧和音乐知识外,更得到很多启发。「他会用很多不同例子引导你,不会直接说出答案,而是培养你的自学能力,就好像钓鱼和买鱼,结果可能差不多,但过程截然不同。」音乐家未必多愁,却肯定是善感之人,洪嘉扬形容玩音乐是「一场跟自己的博弈」,博弈自然有输赢,他感恩王教授经常在他感到迷失时提出正面想法:「低迷一定有,重要的是肯定自己真正喜欢这件事!」

 

 

说到最爱上的课,他清楚记得是逢星期四下午二时进行的实习演奏,「这是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演奏后现场同学会分享意见,即使没有参与表演,只做座上客已经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洪嘉扬未毕业已被视为演艺新星,获邀於香港大会堂举办个人大提琴演奏会,亦曾与妈妈合作举行《大提二重奏》。修毕学士课程后,他获耶鲁大学颁发全额奖学金,去年赴美修读硕士课程,计划毕业后先到欧美发展个人演出平台,尝试为自己的音乐发掘更多可能。未来的路有太多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大提琴将陪伴他走得更远,「音乐路上有时让人感到孤独,身边的人未必可以一直跟你一起,但无论何时何地,大提琴一定在身边!」

 

 

珍惜成长友伴

 

在音乐学院主修竖琴的卢彦桦,同样生於音乐世家,卢妈妈是钢琴家,也是演艺学院校友。幼承庭训,她在婴儿期已接触钢琴,四岁正式学习,六岁学长笛,七岁学竖琴。九岁参加法国竖琴大赛,发觉自己非常享受表演和比赛过程,赛后决定专注研习竖琴。「比起钢琴和长笛,竖琴的难处在於手指会起水泡、结茧,有时怕痛不想练琴,会问自己是否真心喜欢竖琴,每次结果都是肯定的。」

 

 

她自九岁开始参加演艺青少年音乐课程,跟随知名竖琴演奏家黄士伦老师学习,「老师自己经常发掘不同的音乐演绎方式,对学生亦一样,让我们自行探索,帮助我们去发掘自我风格。」谈及喜欢的曲风,她竟以「粗鲁」来形容,竖琴向来被称为天使的声音,如何变出豪迈感?「竖琴是一种很特别的乐器,可以浪漫也可以激情,有些曲目弹奏时需要大力敲琴,有时又会拍打弦线营造走路的声效,或以硬币刮弦线,制造风声。」

 

 

2020年,卢彦桦在第五届香港国际竖琴比赛中夺金,由於表现突出,今年暑假获邀到美国担任国际竖琴比赛的表演嘉宾。「参赛者全是竖琴界最优秀的乐手,我感到非常荣幸,亦希望将来有机会参赛。那是难得的体验,乐手站在台上通常觉得紧张,但当地人很友善,令我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表演。」

 

 

她坦言以往不时怯场,但演艺学院的实习演奏机会帮助她克服了不少心理障碍。「学院的课程令我有很大得着,例如在技巧课上,可以学到法式和美式竖琴技巧,令我扩阔了眼界和知识。」主修竖琴的学生不多,连卢彦桦在内,去年有四位,今年有六位。「大家学习同一乐器,初时曾担心会有很大竞争,但学院的团队气氛很浓,我们各有不同风格,大家互相启发。」去年同学们联手举办竖琴音乐会,今年再接再厉,卢彦桦更邀请黄士伦老师合奏。

 

 

 问到与竖琴的关系,她指竖琴是成长的友伴,「我七岁开始学琴,对竖琴的感情愈来愈深厚,有不同情绪都会弹琴,开心时弹琴庆祝,愤怒时弹琴发泄。」然而,亲密伴侣都需要私人空间,她每日练琴六、七小时,余下的时间不忘发展其他兴趣,「例如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烹饪⋯⋯如果百分百专注竖琴,没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去创作音乐,容易变得迷失。我重视工作与生活平衡,适当时候抽离一下,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

 

(原文於《演艺通讯》2022年11月号刊登,按此阅读原文。)

 

 

按此订阅电子月刊和学院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