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专访校友凌文龙: 演戏是一份使命

凌文龙

2018年9月1日

从颁奖台重返校园,凌文龙回忆起与香港演艺学院师友的点滴,细述这儿如何把他琢磨成本年度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

 

今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凭电影《黄金花》荣获今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的凌文龙(小龙)回到香港演艺学院的排练室,碰到多年来的良师益友,相谈甚欢。这位默默耕耘十年的演员,彷佛瞬间变回当初的学子,昔日在戏剧学院的回忆顿如泉涌。 小龙跟很多演艺学院学生一样,是一个敢於追梦的人。「我自小希望为兴趣而工作,并非只为赚钱。」他就读中四时初次接触戏剧,在舞台上找到「存在感」,继而对戏剧萌生兴趣。不久之后,他参加了演艺学院的暑期课程,始知这是香港唯一开办戏剧课程的高等学府,并由民政事务局资助,於是中五会考后下定决心报读。当时竞争激烈,数百名报读者当中仅30位获取录,他笑言能够脱颖而出,可能是因为自己「厚脸皮」。他忆述面试的情况:「考生要通过三轮面试。第一轮是唱歌,怎料我唱了没多久便忘记歌词,於是厚著脸皮地以『啦啦啦』唱完整首歌,考官也忍不住笑。」

 

小龙先后就读文凭和学士学位课程,於2008年毕业,其间所学的知识终生受用。 「上演技课时,老师引导我们了解自己,一起分析哪些性格特质和行为会阻碍我们演戏,这个过程迫使我们面对自身的恐惧和弱点。」小龙开初曾因为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而意志消沉。「当时我很怕被老师评头品足, 有一次我向陈淑仪老师说他把我迫得太紧, 老师直斥我根本未尽全力。」小龙形容这句话为有如当头棒喝,教他反省良久。 小龙毕业后加入香港话剧团,获得很多演出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和剧目,亦有幸跟前辈们学习。看似十分顺利的事业,其实亦有碰钉子的时候。小龙加入香港话剧团初期,曾因为不喜欢剧本、跟对手和导演合作不来而闹脾气。「我当时只想硬著头皮演罢就算,后来我翻看当日演出的影带,才发现自己演得很糟糕。那一刻我才明白,若果演员被自己的情绪影响,是不可能演活角色。」那次年少无知的任性, 令他顿悟演戏的真理。「演戏是没有捷径、而情感是不可能假装出来。作为演员,你不能期望每部剧本、每位合作的对手和导演都是你喜欢的。当年多得老师和前辈教导,我学会怎样全心全意演好角色。现在,每当再遇到不称心如意的情况,我会提醒自己为甚么想演戏。」

 

本著这股敬业乐业的精神,小龙在香港话剧团已渡过十年的时间,并因为在《最后作孽》的演出而获邀参演电影《黄金花》。今年,小龙快将离开香港话剧团,正为事业的新一页而摩拳擦掌。「虽然未来充满未知之数,但我会演好每个角色、锻练自己、尝试创作,最重要是演好当下的自己。」 小龙总结在演艺学院的五年学习生涯,他认为这儿让他学会演戏是一门专业和认真的艺术,它不只带来存在感,而且更赋予演员一份使命感。「演艺学院大师兄潘灿良曾跟我讨论过为甚么社会需要演员。每一部戏都反映了制作团队的想法,并带有他们希望表达的讯息,而这些讯息可启发观众思考和反思。这令我觉得我的工作有意义。」他在《黄金花》里细腻感人的演出,让观众认识自闭青年的内心世界,这正正是全情投入的演员在社会上所能发挥的作用。「当你爱你的工作,你自然会愿意付出;当你愿意付出,自然会对这个社会有贡献。」

 

(原文於《演艺通讯》2018年9月号刊登, 按此阅读原文。)

按此订阅电子月刊和学院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