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艺术x科技 跨越界限

舞台及制作艺术学院校友王启敏及刘雅婷

2023年5月31日
艺术x科技 跨越界限

科技掌管时代,各行各业均与创科挂钩,在表演艺术界亦然,由艺术科技带来的观赏体验,正催生各种全新创作模式。大学主修工程,副修音乐,毕业后再到演艺学院进修舞台制作艺术的王启敏(Teresa),将科技工程结合舞台艺术,2018年联同多位演艺学院校友成立「跳乐剧团」;团队中负责市场传讯的刘雅婷(Candy)同样是跨界别代表,多年来游走於舞台管理和公共关系范畴。作为年轻创意剧团的大脑,两人期望透过不同专业、不同角度的跨媒介创作,将本地原创的科艺剧场带上国际舞台。
王启敏爱数理,也爱钢琴和大提琴,在香港中文大学主修自动化与计算机辅助工程学,副修音乐,毕业后任职铁路公司,参与香港铁路、台湾高铁、曼谷地铁等工程。「工作几年后,开始思考自己还有甚么兴趣,某次参观演艺开放日,碰到演艺学院校长、时任舞台及制作艺术学院院长蔡敏志教授,她与我倾谈,加深了我对舞台制作的兴趣。」


硕士课程的学生人数较少,在课程编排上富有弹性,导师会为学生度身安排课程内容和实习体验,「我是铁路工程师,另一位同学是医生,我们有自己的专业,同时亦对舞台、音乐有兴趣,例如我是学院爵士乐队成员,又经常与舞蹈、戏剧等不同学院的同学合作。」


演艺学院从来不是象牙塔,除了理论课外,实习、游历、参与制作、认识业内人士等等,都是宝贵的学习体验。「有一年暑假,学院请来一位来自伦敦西区剧院的暑期导师,后来我到英国实习,导师特别安排我到当地剧场观摩,了解音乐剧长线营运的方式。」


科艺音乐剧先驱


或许是兴趣使然,也可能出於使命感,王启敏一直想将个人专长学以致用,「我在学院的毕业作品是将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无语言儿童剧《闪闪闪.童幻世界》,采用无语言形式是期望有机会在不同地方演出,面向全世界。」其时为2014年,STEM或STEAM热潮还未到港,一出毕业音乐剧成为推动艺术科技的先驱。2017年,她向香港艺术发展局申请资助,翌年将重新制作的《闪闪闪–be YOURSELF》搬上香港文化中心剧场公演,同时找来几位在演艺学院认识的同学校友一起合组「跳乐剧团」。不论台前幕后班底,到剧场主题和表现手法,跨界创作一直是剧团一大特色。


从学院走向社区,王启敏庆幸在学时的实战经验为她建立扎实的根基,「我以前主要负责声音设计,学院提供很多实习机会,令我明白何谓专业制作。当然,学院制作跟外面分秒必争的制作方式不同,学生有较多时间和空间,老师容许我们出错和修正,但过程足以令我们明白整个制作流程的实际运作。」剧团首出音乐剧报捷,接连推出更多制作,逐渐在业界确立地位,目前集中舞台演出、故事剧场和企业合作三线发展。


原创艺术走向世界


担任剧团传讯总监的刘雅婷,在演艺学院主修舞台及项目管理,毕业后再修读香港浸会大学传理系硕士学位,「Teresa原先找我担任制作经理,但我当时正在做体育项目公关,就以拥有舞台制作背景的公关顾问身份展开合作。」剧团的核心成员都是演艺校友,她笑说大家都来自木人巷,纵使工作模式各异,但目标相同,对於成品的质素要求一致。


刘雅婷在演艺学院就读期间有很多机会作不同尝试,「当时有一科是社区艺术,我们到愉景新城进行艺术推广,实习时更远赴杜拜担任音乐剧《West Side Story》的舞台管理,又曾参与本地大型晚会和时装骚的制作,这些经验对我日后发展有很大影响。」


问及舞台管理出身的公关有甚么优势?她表示软技能和专门技术同样重要,「舞台监督是创作团队之间的桥梁,从中学到专门技术,也需要处理人际关系。作为跨媒体剧团的公关,沟通技巧固然重要,对舞台操作管理的认知也可以发挥作用,例如一般公关未必了解3D投影、沉浸体验,而我拥有基础知识,有助向媒体或大众传递信息。」


她四岁开始跳芭蕾舞,七岁踏上舞台演出,一直感谢母亲为她播下艺术种子,如今她想将种子传给下一代,藉着崭新的剧场体验滋养新一代,「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上困难,艺术可以帮助我们面对难关。」


今个六月,剧团把《古灵精怪事务所》剧场艺术装置带到布拉格剧场设计四年展的香港馆展出,将科学实验加表演艺术的概念与不同国家的观众交流。刘雅婷透露,走向世界是未来目标之一,「我们希望可以做更多国际交流,与不同地区的人分享香港原创艺术,长远来说创作一个艺术节,让世界各地的观众认识这个来自香港的艺术节品牌。」

 

(原文於《演艺通讯》2023年6月号刊登,(原文於《演艺通讯》2023年6月号刊登,按此阅读原文。)

 

按此订阅电子月刊和学院最新资讯。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