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成就・爱 专访出炉杰青演艺校友郑至芝

郑至芝

2018年1月1日

人生的成就,如何计算?今届「杰青」得主之一校友郑至芝有她的一番体会。戏剧学院校友、iStage 剧团艺术总监郑至芝,谈起在演艺学院的点滴时仍会感动得眼泪直流。

 

「 在你人生中最大的成就是甚么?」— 这道难题,正是演艺戏剧学院校友郑至芝在十大杰出青年选举甄选面试中被问及的首个问题,让她脑袋顿时空白。究竟是成立自己的剧团iStage? 是凭《海伦.凯勒》获提名香港舞台剧奖的「最佳女主角(悲剧/正剧)」?还是近年积极参与展能艺术活动,以表演艺术回馈社会?答案通通都不是。谦虚的她甚至觉得自己的人生谈不上有甚么成就。「那刻我想到朋友、同事们为了这次杰青选举而给我写的推荐信,内容令我非常感动。於是我便回答,我人生中最大的成就, 就是身边有很多信任、支持我,和爱我的人。」


「爱」对郑来说,是人生最大的推动力。访问中每次提到在演艺学院就读时,与老师和同学们的点点滴滴,感性的她还是会动容得眼泪直流。「毕业那天,师弟师妹们都会欢送毕业生,我记得那天我更哭至流鼻血!因为实在太舍不得大伙儿,那几年见他们的时间比家人还多,大家都因为对戏剧的热爱而聚在一起,无条件付出。」

 

演艺事业的路艰难,她深信能一起走到今天的同行全靠大家互相支持,就算是已经离开了表演艺术行业的同学,他们多年的感情依然维系著。今天想起这些往事, 也让她哭笑难分。「前年我的师兄黄龙斌(戏剧学院讲师)为学院执导《仲夏夜之梦》,看到他毫无保留地教授学生,让我非常感动。当年经常戏弄我的师兄,今天已经成为老师,戏剧的知识和热爱传承下去。」

 

演艺学院在她的人生来说,就是如此重要的地方。杰青面试翌日,身在韩国准备《独坐婚姻介绍所》演出的她,收到了获选的通知。冠上了「杰青」的荣誉后,接获访问的邀请,她还是希望回到母校进行, 与演艺学院上下分享这份喜悦。近年她致力推动伤健共融,多次与香港聋剧团、香港失明人互联会等合作,及为失明人士进行戏剧教育、录制广播剧等。假如再问她一次,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甚么,也许就是踏出参与展能艺术活动这一步。


「能够通过表演艺术,让不同阶层的朋友展现不一样的人生,对我而言是很大的恩赐。」透过与伤健人士合作,也令她体会到自己的不足。「我以往觉得自己的说话和表达能力不俗,但与失明人士合作后,参加者年龄由3至60 岁也有,我才明白要运用更多的技巧及更仔细地表达自己。例如单向受众说『你』,他们根本不知道我跟谁对话,促使我要想办法和大家沟通。」

 

超越自己,而不与别人比较,正是郑的座右铭。杰青名衔最初为她带来压力,担心会辜负别人对她的期望。「后来与其他几位得奖者交流,得知大家原来都有著同一理念,希望日后有更多服务社会的机会,令我明白未来的路并不孤单。」她与其他几位杰青得奖者正筹备一些合作,而她亦计划在戏剧上开展共融系列,继续以表演艺术宣扬爱。郑寄语一众剧场工作者:「戏剧的路并不易走,但希望大家会坚持下去。因为在戏剧上学到的东西,始终终生受用。」 

 

(原文於《演艺通讯》2018年1月号刊登, 按此阅读原文。)

按此订阅电子月刊和学院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