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成功的音樂事業
在跨學科、創新與全球環境中孕育你個人的藝術聲音

課程單張內容
香港的表演藝術行業正在迅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亦不斷增加。音樂學院為學生提供了多姿多彩及理想的學習環境,讓有志成為音樂家的年輕人能夠發展他們的藝術才能、精研技術,為將來在環球音樂產業中建立成功的事業做好準備。透過結合世界級的師資、先進的教學設施、國際合作的機遇、以及追求卓越的決心,我們致力培育新一代的專業音樂工作者,期望他們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
音樂(榮譽)學士課程根據業界的職業要求及對新晉音樂人的期望而設計。學生接受全面的聽音訓練並鞏固音樂理論知識。他們可選擇專修西洋樂器、中國樂器、聲樂、鍵盤或作曲及電子音樂;在三至四年級時,亦可以選擇「指揮及文化領袖」作為雙專修。另外,學院也提供不同類型的選修科,包括「爵士樂即興演奏」、「跨文化及當代合奏」、「中世紀音樂歷史」及「音樂治療」等。
音樂學院提供了全面的表演藝術訓練,設有演奏實習及作曲研討課等具有特色的科目,讓學生每週進行表演或展示創作成果。學生可參與各類獨奏、室樂、器樂及聲樂合奏、合唱團及樂團演出,也會跟戲曲、舞蹈、戲劇、電影電視和舞台及製作藝術學院的學生合作,參與不同的跨學科及多媒體製作,其中包括每年的大型歌劇。
教師及到訪藝術家
音樂學院擁有來自亞洲、美洲及歐洲等地的頂級師資,每個學期均有國際級藝術家到訪。在享譽國際的鋼琴家及作曲家盛韻奇博士帶領下,學院團隊包括鋼琴、作曲及電子音樂、弦樂、木管、銅管及敲擊樂、聲樂、中樂和音樂學科各系的資深教員。
到訪藝術家會主持大師班、進行個別或小組授課、以及指導器樂、聲樂、室樂和交響樂團。近年曾經與音樂學院合作的著名音樂家包括大提琴家馬友友、鋼琴家亞基尼斯.迪勒.域尼(Aquiles Delle Vigne)、小提琴家林昭亮、香港管弦樂團前音樂總監梵志登、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兼終身指揮閻惠昌教授、國際當代音樂協會前任主席及作曲家曾葉發教授、歌劇女高音聲樂家娜妮.米利喬尤(Nelly Miricioiu)、巴黎管弦樂團首席長笛演奏家雲遜.勞卡斯(Vincent Lucas)、加拿大銅管樂合奏團的傑夫.尼爾遜(Jeff Nelson)、著名敲擊樂家伊芙蓮.格妮(Evelyn Glennie)、古箏大師魏軍、潮洲鑼鼓專家陳佐輝、簫管粵樂名家陳芳毅,以及其他眾多名師。
設備
完善的表演場地及教學設施是學院的一大特色。學院設有七個不同的表演場地,有可以與觀眾近距離接觸的演奏廳,也有容納一千二百人的歌劇院,另設有電子音樂室及作曲及電子音樂室等。學院亦配備了多種不同的樂器,其中包括施坦威三角鋼琴、珍貴弦樂器、敲擊樂器、中國樂器、巴羅克樂器,以及一台奧地利製造商列格所造的大型管風琴,為學生的表演及排練提供了專業級的設施資源。
音樂學院與眾多國際知名的音樂學院及大學合作提供交換生計劃,學生可以申請到不同院校交流學習。此外,學院也設有短期交換合作計劃。這些項目使學生能夠深化對表演藝術行業的地區性乃至全球性層面的見解。
除了校內演出,學院亦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校外的演出及製作,其中包括於中國內地、亞洲、歐洲及美國等地舉行的音樂會:
- 格林美及普立茲獎得主馬沙利斯首次到訪香港演藝學院,透過分享會啟發學生及音樂愛好者,並與林肯中心爵士樂團帶來兩場音樂會。
- 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的國際著名藝術家,於2024年演藝學院室內樂表演週中,為學院的學生及室內樂小組進行指導及交流。
- 木管樂、銅管樂及敲擊樂系參加了香港週2023@曼谷的活動,與泰國瑪希敦大學的學生共同演出的音樂會和大師班成為一大亮點。
- 作曲及電子音樂系於中國台灣舉行的2023 C-LAB聲音節:DIVERSONICS及交流音樂會上發表多首原創作品。
- 聲樂系的同學在深圳藝術學校的歌劇選段的精彩演出贏得了廣泛好評;而中樂系的同學則積極參與了上海音樂學院的古箏音樂週和在印度班加羅賽爾舉行的交響樂團世界音樂節,並與澳門中樂團和珠海中樂團開展了不同的深度合作。
音樂學院的畢業生在不同領域成就卓越,部分著名的畢業生包括:
- 廖國敏 (西樂指揮)
榮獲香港藝術發展局2022藝術家年獎 (音樂),2024年出任斯洛文尼亞廣播交響樂團首席指揮(音樂) - 鄭智元 (雙簧管)
榮獲香港藝術發展局2022藝術新秀獎 (音樂) - 張緯晴 (鋼琴)
榮獲香港藝術發展局2018藝術家年獎 (音樂) - 陳明志 (作曲)
榮獲香港藝術發展局2017藝術家年獎 (音樂) - 馬瑋謙 (嗩吶)
榮獲香港藝術發展局2016藝術新秀獎 (音樂) - 胡栢端 (中樂指揮)
香港中樂團助理指揮兼香港青少年中樂團常任指揮 - 黃心浩 (高胡)
香港中樂團胡琴聯合首席兼高胡首席 - 熊胤 (大提琴)
聖路易斯交響樂團樂手 - 廖冬保 (巴松管)
香港小交響樂團巴松管首席
成就傑出的教員包括:
- 鄧慧中 (音樂學科 / 指揮及文化領袖統籌講師)
第 21 屆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 CASH 金帆音樂獎 最佳正統音樂作品獎 《從什麼時候開始》 - 張珮珊 (作曲及電子音樂系副教授 / 校友)
第 22 屆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 CASH 金帆音樂獎 最佳正統音樂作品獎 《女書》
成就傑出的學生包括:
- 蕭凱恩 (聲樂)
獲選為中國中央電視台2023感動中國人物 - 張耀殷 (長號)
國際長號協會2022愛德華.格林夏馬樂團低音長號比賽冠軍
(排名不分先後)
無論在本地或海外,音樂學院的畢業生均於不同領域的專業音樂範疇中擔任重要職位,例如於香港管弦樂團、香港小交響樂團、香港中樂團、音樂事務處等機構,擔任全職演奏家或導師。2006年至今,多位學院碩士課程畢業生已獲得大灣區及其他地區頂尖音樂學院或大學的全職教席。此外,有不少畢業生已經成為傑出的演奏家或樂團樂手,也有成為出色的伴奏、教學、創作、錄音或藝術行政專才。
音樂學院繼續推行第二年的大灣區青年管弦樂團(GBAYO)計劃,成功舉辦暑期培訓營和「火舞龍情」巡迴音樂會。在創始贊助太古集團的支持下,計劃使音樂學院成為區內管弦樂培訓的基石。巡演匯集了星海音樂學院和澳門青年交響樂團的青年樂手互相切磋、同台獻藝。
社區參與及外展工作
音樂學院的學生及校友積極參與校外演出,表演場地包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場館、香港藝術中心、香港故宮博物院、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藝穗會、太古坊ArtisTree、大館和鰂魚涌舍區,實現他們積極參與社區服務的承諾。此外,他們也與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合作,透過音樂宣傳環保。
作為國際頂尖藝術教育學府之一,音樂學院師生一直積極參與各種實踐研究計劃,增進對學科的知識,並從本土及國際的層面上,通過研究,拓寬文化視野,深化對相關議題的見解。各科教員經常獲邀到世界各地著名的藝術院校及專業會議上主持大師班及演講。通過各類藝術實踐研究,學生在研究方法上更為精進,這對培育具有遠見的表演藝術工作者至為重要。因此,本科生畢業前也必須提交學位研習計劃,研究生的講座音樂會或示範講座亦是組成畢業論文的必須部份。此外,學院的師生常有機會與其他學院及教研機構合作,進行跨學科的研究。演藝學院亦會為各種研究計劃提供適切的研究資助。
音樂碩士
主修科目
> 作曲
> 指揮
> 演奏
音樂(榮譽)學士
主修科目
> 作曲及電子音樂
> 演奏
基礎音樂文憑
(銜接學士課程)
主修科目
> 作曲
> 演奏
課程查詢: (852) 2584 8623 | music@hkapa.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