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與芭蕾共生

黎珮琪

2020年4月29日

黎珮琪(Peggy)是香港土生土長的芭蕾舞者,三歲開始學舞,中學時成為演藝學院青年精英舞蹈課(GYDP)的學生。中五畢業後,她選擇入讀演藝學院芭蕾舞課程,升讀學士學位一年級時被香港芭蕾舞團羅致,從此正式踏上全職芭蕾舞者之路。

 

一別學院七年,Peggy去年重返母校,修讀舞蹈藝術碩士課程,並希望將來可在母校任教:「我希望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培育更多本地的芭蕾舞者。」舞台下的芭蕾舞者,卸下華麗舞衣,演繹最真實的自己,述說一個延續夢想的故事。

 

芭蕾舞優雅的背後,是極嚴格的要求與刻苦的訓練。但Peggy談及幼年的學舞過程,盡是美好回憶。「一星期上兩節課,不覺得特別艱苦。我很幸運,比賽成績不錯,一直以來獲不少人幫助,老師亦很疼我,給我很多機會。」

 

人稱Stella老師的劉燕玲,是Peggy的恩師。她是首位土生土長的香港芭蕾舞團首席舞蹈員,現任演藝學院舞蹈學院高級講師(芭蕾舞)兼GYDP及外展組長,由Peggy入讀GYDP起便看着她成長。Peggy中學畢業後報讀舞蹈學院的文憑課程, 正是受Stella老師啟發。當她順利升讀學士課程一年級時,Peggy被外借到香港芭蕾舞團(舞團)演出《胡桃夾子》,其後舞團選拔新星,她再次被選中。「舞團每年只聘請一名香港人。當時我想,若果待兩年學士學位畢業後再參加選拔,未必一定成功,所以我很快便答應了!」

 

讓身體說故事

Peggy是家中獨女,從小被師長呵護,一路走來都十分順利和輕鬆,直至成為職業芭蕾舞者,才感受到壓力。「起初在舞團當實習生時,幾乎每天捱罵,著實有點不習慣,一放工回家便忍不住哭。」知恥近乎勇,為了加快學習進度,Peggy會於演出前做足準備功夫,獲悉演出劇目後會先在家觀看相關影片作預習。如是者經歷了約八個月的適應期,終於漸漸跟上舞團的節奏。

 

加入舞團迄今已七年,Peggy演過自己最喜歡的角色,更將於下一個舞季獲晉升為群舞領舞員。享受過鎂光燈的溫度、如雷的掌聲,她近年開始思考未來的路。「感覺有點迷惘,每天就是上班跳舞,下班休息,欠缺了其他生活,感覺整個人內裡空洞洞,好像只剩下軀殼。如果我繼續困在這個狀態,便永遠沒有進步。」

 

美國芭蕾舞劇院(American Ballet Theatre)藝術總監Kevin McKenzie說過:「縱使你年輕時有多才華洋溢,人生中有些經驗是須要累積的,急不來。」正如Peggy一直欣賞和佩服Stella老師,雖然大家同是芭蕾舞者,但老師她見識廣博,與不同背景的人交談總有說不完的話題,令自己相形見絀。「Stella老師是我生命裡很重要的人,是我的學習榜樣。數年前她鼓勵我繼續進修,並建議我嘗試申請獎學金。我的好友Lilly都是演藝學院的舞蹈畢業生,她就讀期間曾獲香港賽馬會音樂及舞蹈信託基金的獎學金,到外地修讀舞蹈治療,故此我也放膽一試。很慶幸,我順利獲頒獎學金,讓我可於去年重返學院修讀碩士課程。」

 

延續芭蕾夢

平日朝九晚六,再加一星期三晚到演藝學院上課,Peggy笑言不清楚自己怎樣捱得過第一個學期,「十分辛苦,但碩士課程對我有很大幫助!功課大多是三、四千字的分析文章,我只能趁假期或利用午飯時間做,幸好現在已經習慣。」文憑課程著重舞蹈技巧,碩士課程則著重理論和分析,要求學生多思考,Peggy不諱言這正是自己最需要的訓練。「其中一課是『演出解碼』,由楊春江老師教,他經常問我們問題, 引導我們思考。同學們都有很多想法,惟獨我不會表達,但在楊老師鞭策下,我開始能掌握批判性思考。」

 

完成碩士課程後,Peggy計劃繼續進修藝術管理相關的課程,並希望將來可加入演藝學院任教。「現時香港芭蕾舞團約有50名團員,當中只有六、七名香港人。我希望能夠幫助富舞蹈潛質的香港人。芭蕾舞是我生命中不能缺少的部分,如果我能夠協助培育更多土生土長的芭蕾舞者,對我來說是很有意義的事。」

 

(原文於《演藝通訊》2020年4月號刊登, 按此閱讀原文。)

按此訂閱電子月刊和學院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