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漫談音樂:沈靖韜致知音人

漫談音樂:沈靖韜致知音人

2025年9月1日
漫談音樂:沈靖韜致知音人

第十七屆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金獎及觀眾大獎得主沈靖韜, 自六歲起入讀香港演藝學院青少年音樂課程, 此後七年一直跟隨音樂學院鍵盤樂系黃懿倫教授學習。現年二十九歲的他, 將音樂成就歸功於課程為他打下穩固的基礎。這位史上首位在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中奪冠的港產鋼琴家, 熱愛生活和分享, 今次暫且以文字代替琴音, 暢談成長歷程、啟蒙老師, 以及在范‧克萊本賽事中遇上的種種挑戰與得着。

 

小小演藝家

 

對我來說,音樂為抒達而存在――抒發那些無法用文字、圖像或其他形式來表達的情感――是一種油然而生的心靈產物,構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音樂創作於我是自然不過的事,小時候媽媽在家裏教琴,我就被這件「玩具」深深吸引,由即興彈奏開始,逐漸愛上音樂。即興創作無需太多技巧和知識,純粹通過音樂表達自我和內心感受,創造出一個獨一無二的音樂世界。媽媽自我三歲起正式教我鋼琴,她注意到我擅長掌握概念,於是在我六歲時帶我參加演藝學院青少年音樂課程的選拔。

 

從童年到少年,我會形容自己為「半職業」鋼琴演奏者。自十歲開始,我參加很多大型比賽,亦舉辦過國際性音樂會,但我當時並未立定志向,只是適逢其會做一些好玩有趣的事。除了在比賽或音樂會前加緊備戰,我平日每天大約練琴個半至兩小時,盡量保持正常而豐富的生活,體驗世界不同面貌。

 

時至今日,演藝學院青少年音樂課程依然是青少年音樂教育中的黃金典範,感謝學院培訓,讓我有能力走到今天,甚至走得更遠。音樂學院鍵盤樂系黃懿倫教授是當今古典鋼琴界最出色的導師之一,尤其對年幼學生來說。她在課堂上傳授的理念,我至今仍應用於對音樂的認知。我認為她最神奇之處,是能夠駕馭八歲小孩的聆聽和認知能力,再提升至媲美成人藝術家的水平。同樣令人深刻的是,黃教授總能耐心解釋各種概念,讓我們消化吸收並靈活運用。

 

跨領域知識基礎


在香港完成中二課程後,我轉到英國哈羅公學就讀,其後赴美攻讀哈佛大學和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的雙學位課程,分別取得經濟學士學位及鋼琴演奏碩士。雖然我在哈佛大學主修經濟學,但某程度上或更貼近通識教育,課程中有關經濟學的課題可能少於三分之一,反而涉獵歷史、政治、語言、攝影等各種學科。要成為傑出的藝術家,必須探索生活中不同領域,從多角度思考和想像。

 

經常有人問我音樂和經濟學的相似之處,相信是音樂創作講求的邏輯和理性,任何情感或信息的表達,只有合情合理才能被理解。我天生不是容易焦慮的人,深信所有問題都能透過意志、靈活性和創造力去解決。當這種個性體現在藝術表現中,音樂悠然自生,不受雜念干擾。多得我一直以來的學習,讓我突破思維界限,無論何時都能處理大量工作――這種特質放在任何領域都非常受用!

 

汲取教訓兌現承諾


二十一歲那年,一次參賽經歷令我突然頓悟。賽事在挪威舉行,我當時未能晉級,到觀看決賽時我有種強烈感覺――沒錯,能夠入選的鋼琴家都實至名歸,雖然我未有資格置身其中,但我相信自己做得到,唯一欠缺的是全情投入的決心。這次經歷給我非常清晰的教訓,單憑天賦只能到此為止,只有全心全意投入,才能帶我走上專業藝術家的道路。
 

沒有一條成功之路平坦暢通,尤其音樂路總是荊棘滿途。當我處於艱難時期,被困於樽頸位或面臨挫折,我發覺最重要是專注本位――堅持對音樂的熱愛和關注,守護豐富的織體、華麗的和聲,以至每一粒音符。

 

突破自我界限


像范‧克萊本這種足以斷定職涯的國際大賽,準備功夫自我們出娘胎已正式開始,賽事中的每場表演,都結集了參賽者畢生所學的精髓。

 

賽前我為自己定下目標,預計在比賽六個月前準備好整套演奏曲目,至少達到自己滿意的水平。結果我在賽前三個月達標,餘下時間用作調整細節,最終得以在台上輕鬆完成參賽曲目。

 

比賽期間我只專注一件事――盡我最大努力去演奏我熱愛的音樂,發揮音樂的力量。對我來說,這是創作音樂,以及晉身為優秀藝術家的唯一途徑。在台上往往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例如有些想法實踐起來比預期更好,也有些以前從未發現的細節不似預期。在第一輪賽事中,我原先以為只需數分鐘便能進入狀態,但這次比賽有別於平常的音樂會,壓力之大史無前例,這是賽前無法預計的不確定因素,我要使出渾身解數才能完美地演繹每個音符。六輪賽事令人耗盡心力,過程中我不斷尋找最能展現個人優勢的元素,當演奏最後一曲《布拉姆斯的鋼琴協奏曲》時,我發覺距離最理想狀態邁進了一大步。

 

音樂令生活更美


在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頒獎典禮當晚,一位傑出的鋼琴家給我留言:「三年後你要成為沈靖韜,而非上屆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的得主。」目前,我正全身投入全職鋼琴家的生涯,盡我所能將喜歡的音樂與更多觀眾分享,在世界各地的音樂廳與頂尖樂團合作交流,透過音樂為觀眾創造難忘的體驗。

 

生活中充斥着各種雜音,唯有專注於推動我們前行的力量,任何障礙都能克服,所以我希望藉着音樂令世界變得更美好。音樂傳達一種信念:無論經歷多少紛爭和痛苦,最終都能安然度過。我認為這是宇宙的韻律,我以同樣的信念套用於生活,要活得有意義,必先懂得享受生活。正如黃懿倫教授所說,學音樂就是學做人。

 

新一代音樂家,重要的是不要忘記自己的首要任務――享受音樂和積極分享。凡事沒有捷徑,在我經驗中,追求細節和想像是一條無窮無盡的路。這點足以令我精神振奮,也需要每一個人親身去體驗。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