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漫谈音乐:沈靖韬致知音人

漫谈音乐:沈靖韬致知音人

2025年9月1日
漫谈音乐:沈靖韬致知音人

第十七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金奖及观众大奖得主沈靖韬, 自六岁起入读香港演艺学院青少年音乐课程, 此后七年一直跟随音乐学院键盘乐系黄懿伦教授学习。现年二十九岁的他, 将音乐成就归功於课程为他打下稳固的基础。这位史上首位在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中夺冠的港产钢琴家, 热爱生活和分享, 今次暂且以文字代替琴音, 畅谈成长历程、启蒙老师, 以及在范・克莱本赛事中遇上的种种挑战与得着。

 

小小演艺家

 

对我来说,音乐为抒达而存在――抒发那些无法用文字、图像或其他形式来表达的情感――是一种油然而生的心灵产物,构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音乐创作於我是自然不过的事,小时候妈妈在家里教琴,我就被这件「玩具」深深吸引,由即兴弹奏开始,逐渐爱上音乐。即兴创作无需太多技巧和知识,纯粹通过音乐表达自我和内心感受,创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音乐世界。妈妈自我三岁起正式教我钢琴,她注意到我擅长掌握概念,於是在我六岁时带我参加演艺学院青少年音乐课程的选拔。

 

从童年到少年,我会形容自己为「半职业」钢琴演奏者。自十岁开始,我参加很多大型比赛,亦举办过国际性音乐会,但我当时并未立定志向,只是适逢其会做一些好玩有趣的事。除了在比赛或音乐会前加紧备战,我平日每天大约练琴个半至两小时,尽量保持正常而丰富的生活,体验世界不同面貌。

 

时至今日,演艺学院青少年音乐课程依然是青少年音乐教育中的黄金典范,感谢学院培训,让我有能力走到今天,甚至走得更远。音乐学院键盘乐系黄懿伦教授是当今古典钢琴界最出色的导师之一,尤其对年幼学生来说。她在课堂上传授的理念,我至今仍应用於对音乐的认知。我认为她最神奇之处,是能够驾驭八岁小孩的聆听和认知能力,再提升至媲美成人艺术家的水平。同样令人深刻的是,黄教授总能耐心解释各种概念,让我们消化吸收并灵活运用。

 

跨领域知识基础


在香港完成中二课程后,我转到英国哈罗公学就读,其后赴美攻读哈佛大学和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的双学位课程,分别取得经济学士学位及钢琴演奏硕士。虽然我在哈佛大学主修经济学,但某程度上或更贴近通识教育,课程中有关经济学的课题可能少於三分之一,反而涉猎历史、政治、语言、摄影等各种学科。要成为杰出的艺术家,必须探索生活中不同领域,从多角度思考和想像。

 

经常有人问我音乐和经济学的相似之处,相信是音乐创作讲求的逻辑和理性,任何情感或信息的表达,只有合情合理才能被理解。我天生不是容易焦虑的人,深信所有问题都能透过意志、灵活性和创造力去解决。当这种个性体现在艺术表现中,音乐悠然自生,不受杂念干扰。多得我一直以来的学习,让我突破思维界限,无论何时都能处理大量工作――这种特质放在任何领域都非常受用!

 

汲取教训兑现承诺


二十一岁那年,一次参赛经历令我突然顿悟。赛事在挪威举行,我当时未能晋级,到观看决赛时我有种强烈感觉――没错,能够入选的钢琴家都实至名归,虽然我未有资格置身其中,但我相信自己做得到,唯一欠缺的是全情投入的决心。这次经历给我非常清晰的教训,单凭天赋只能到此为止,只有全心全意投入,才能带我走上专业艺术家的道路。
 

没有一条成功之路平坦畅通,尤其音乐路总是荆棘满途。当我处於艰难时期,被困於樽颈位或面临挫折,我发觉最重要是专注本位――坚持对音乐的热爱和关注,守护丰富的织体、华丽的和声,以至每一粒音符。

 

突破自我界限


像范・克莱本这种足以断定职涯的国际大赛,准备功夫自我们出娘胎已正式开始,赛事中的每场表演,都结集了参赛者毕生所学的精髓。

 

赛前我为自己定下目标,预计在比赛六个月前准备好整套演奏曲目,至少达到自己满意的水平。结果我在赛前三个月达标,余下时间用作调整细节,最终得以在台上轻松完成参赛曲目。

 

比赛期间我只专注一件事――尽我最大努力去演奏我热爱的音乐,发挥音乐的力量。对我来说,这是创作音乐,以及晋身为优秀艺术家的唯一途径。在台上往往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例如有些想法实践起来比预期更好,也有些以前从未发现的细节不似预期。在第一轮赛事中,我原先以为只需数分钟便能进入状态,但这次比赛有别於平常的音乐会,压力之大史无前例,这是赛前无法预计的不确定因素,我要使出浑身解数才能完美地演绎每个音符。六轮赛事令人耗尽心力,过程中我不断寻找最能展现个人优势的元素,当演奏最后一曲《布拉姆斯的钢琴协奏曲》时,我发觉距离最理想状态迈进了一大步。

 

音乐令生活更美


在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颁奖典礼当晚,一位杰出的钢琴家给我留言:「三年后你要成为沈靖韬,而非上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的得主。」目前,我正全身投入全职钢琴家的生涯,尽我所能将喜欢的音乐与更多观众分享,在世界各地的音乐厅与顶尖乐团合作交流,透过音乐为观众创造难忘的体验。

 

生活中充斥着各种杂音,唯有专注於推动我们前行的力量,任何障碍都能克服,所以我希望藉着音乐令世界变得更美好。音乐传达一种信念:无论经历多少纷争和痛苦,最终都能安然度过。我认为这是宇宙的韵律,我以同样的信念套用於生活,要活得有意义,必先懂得享受生活。正如黄懿伦教授所说,学音乐就是学做人。

 

新一代音乐家,重要的是不要忘记自己的首要任务――享受音乐和积极分享。凡事没有捷径,在我经验中,追求细节和想像是一条无穷无尽的路。这点足以令我精神振奋,也需要每一个人亲身去体验。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