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成功的音乐事业
在跨学科、创新与全球环境中孕育你个人的艺术声音

课程单张內容
音樂(榮譽)學士課程根據業界的職業要求及對新晉音樂人的期望而設計。學生接受全面的聽音訓練並鞏固音樂理論知識。他們可選擇專修西洋樂器、中國樂器、聲樂、鍵盤或作曲及電子音樂;在三至四年級時,亦可以選擇「指揮及文化領袖」作為雙專修。另外,學院也提供不同類型的選修科,包括「爵士樂即興演奏」、「跨文化及當代合奏」、「中世紀音樂歷史」及「音樂治療」等。
音乐 (荣誉) 学士课程根据业界的职业要求及对新晋音乐人的期望而设计。学生需要接受全面的听音训练并巩固音乐理论知识。他们可选择专修西洋乐器、中国乐器、声乐、键盘或作曲及电子音乐;在三至四年级时,亦可以选择”指挥及文化领袖”作为双专修。另外,学院也提供不同类型的选修科,包括”爵士乐即兴演奏”、”跨文化及当代合奏”、”中世纪音乐历史”及”音乐治疗”等。
音乐学院提供了全面的表演艺术训练,设有演奏实习及作曲研讨课等具有特色的科目,让学生每周进行表演或展示创作成果。学生会参与各类独奏、室乐、器乐及声乐合奏、合唱团及乐团演出,也会与戏曲、舞蹈、戏剧、电影电视和舞台及制作艺术学院的学生合作,参与不同的跨学科及多媒体制作,其中包括每年的大型歌剧。
教师及到访艺术家
音乐学院拥有来自亚洲、美洲及欧洲等地的国际顶级师资阵容,每个学期均有国际级艺术家到访。在享誉国际的钢琴家及作曲家盛韵奇博士带领下,学院团队包括钢琴、作曲及电子音乐、弦乐、木管、铜管及敲击乐、声乐、中乐和音乐学科各系的资深教员。
到访艺术家会主持大师班、进行个别或小组授课、以及指导器乐、声乐、室乐和交响乐团。近年曾经与音乐学院合作的著名音乐家包括大提琴家马友友、钢琴家阿奎雷斯.德雷.维涅 (Aquiles Delle Vigne)、小提琴家林昭亮、香港管弦乐团前音乐总监梵志登、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终身指挥阎惠昌教授、国际当代音乐协会前任主席及作曲家曾叶发教授、歌剧女高音声乐家奈莉.米利乔尤 (Nelly Miricioiu)、巴黎管弦乐团首席长笛演奏家云逊.卢卡斯 (Vincent Lucas)、加拿大铜管乐合奏团的杰夫.尼尔森 (Jeff Nelson)、著名敲击乐家伊芙琳.葛兰妮(Evelyn Glennie)、古筝大师魏军、潮洲锣鼓专家陈佐辉、箫管粤乐名家陈芳毅,以及其他众多名师。
设备
完善的表演场地及教学设施是学院的一大特色。学院设有七个不同的表演场地,有可以与观众近距离接触的演奏厅,也有容纳一千二百人的歌剧院,另設有电子音乐室及作曲及电子音乐室等。学院亦配备了多种不同的乐器,其中包括施坦威三角钢琴、珍贵弦乐器、敲击乐器、中国乐器、巴罗克乐器,以及一台奥地利制造商列格所造的大型管风琴等。为学生的表演及排练提供了专业级的设施资源。
音乐学院与众多国际知名的音乐学院及大学合作提供交换生计划。学生可以申请到不同院校交流学习。此外,学院也设有短期交换合作计划。这些项目使学生能够深化对表演艺术行业的地区性乃至全球性层面的见解。
除了校内演出,学院亦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外不同地区的演出及制作,其中包括中国内地、亚洲、欧洲及美国等地举行的音乐会:
- 格林美及普立兹奖得主马沙利斯首次到访香港演艺学院,透过分享会启发学生及音乐爱好者,并与林肯中心爵士乐团带来两场音乐会。
- 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的国际著名艺术家,于2024年演艺学院室内乐表演周中,为学院的学生及室内乐小组进行指导及交流。
- 木管系丶铜管系及敲击乐系参与了香港周2023@曼谷的活动,与泰国玛希敦大学的学生共同演出的音乐会和大师班成为一大亮点。
- 作曲及电子音乐系于中国台湾举行的2023 C-LAB声音节:DIVERSONICS及交流音乐会上发表多首原创作品。
- 声乐系的同学在深圳艺术学校的歌剧选段的精彩演出赢得了广泛好评;而中乐系的同学则积极参与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古筝音乐周和在印度班加罗赛尔举行的交响乐团世界音乐节,并与澳门中乐团和珠海中乐团开展了不同的深度合作。
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在不同的领域成就卓越,部分著名的毕业生包括:
- 廖国敏 (西乐指挥)
荣获香港艺术发展局2022艺术家年奖 (音乐),2024年出任斯洛文尼亚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 (音乐) - 郑智元 (双簧管)
荣获香港艺术发展局2022艺术新秀奖 (音乐) - 张纬晴 (钢琴)
荣获香港艺术发展局2018艺术家年奖 (音乐) - 陳明志 (作曲)
荣获香港艺术发展局2017艺术家年奖 (音乐) - 马玮谦 (唢呐)
荣获香港艺术发展局2016艺术新秀奖 (音乐) - 胡栢端 (中乐指挥)
香港中乐团助理指挥 - 黃心浩 (高胡)
香港中乐团胡琴联合首席兼高胡首席 - 熊胤 (大提琴)
圣路易斯交响乐团乐手 - 廖冬保 (巴松管)
香港小交响乐团巴松管首席
成就杰出的教员包括:
- 邓慧中 (音乐学科 / 指挥及文化领袖统筹讲师)
第 21 届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 CASH 金帆音乐奖 最佳正统音乐作品奖 《从什么时候开始》 - 张佩珊 (作曲及电子音乐系副教授 / 校友)
第 22 届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 CASH 金帆音乐奖 最佳正统音乐作品奖 《女书》
成就杰出的学生包括:
- 萧凯恩 (声乐)
获选中国中央电视台为2023感动中国人物 - 张耀殷 (长号)
国际长号协会2022爱德华.格林夏马乐团低音长号比赛冠军
(排名不分先后)
无论在本地或海外,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均于不同领域的专业音乐范畴中担任重要职位,例如于香港管弦乐团、香港小交响乐团、香港中乐团、音乐事务处等机构,担任全职演奏家或导师。2006年至今,多位学院硕士课程毕业生已获得大湾区及其他地区顶尖音乐学院或大学的全职教席。此外,有不少毕业生已经成为杰出的演奏家或乐团乐手,亦有其他毕业生成为出色的伴奏、教学、创作、录音或艺术
音乐学院继续推行第二年的大湾区青年管弦乐团(GBAYO)计划,成功举办暑期培训营和”火舞龙情”巡回音乐会。在创始赞助太古集团的支持下,计划使音乐学院成为区内管弦乐培训的基石。巡演汇集了星海音乐学院和澳门青年交响乐团的青年乐手互相切磋丶同台献艺。
社区参与及外展工作
音乐学院的学生及校友积极参与校外演出,表演场地包括康乐及文化事务事务署辖下场馆丶香港艺术中心丶香港故宫博物院丶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丶艺穗会丶太古坊ArtisTree丶大馆和鰂鱼涌舍区,实现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的承诺。此外,通过与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合作,以音乐宣传环境保护。
作为国际顶尖艺术教育学府之一,音乐学院师生一直积极参与各种实践研究计划,增进对学科的知识,并从本土及国际的层面上,通过研究,拓宽文化视野,深化相关议题的见解。各科教员经常受邀到世界各地著名的艺术院校及专业会议上主持大师班及演讲。通过上述各类艺术实践研究,促使学生在研究方法上更为精进,这对培育具有远见的表演艺术工作者至为重要。 因此,本科生毕业前也必须提交学位研习计划,研究生的讲座音乐会或示范讲座亦是组成毕业论文的必须部分。此外,学院的师生常有机会与其他学院及教研单位合作,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演艺学院亦会为各种研究计划提供适切的研究资助。
音乐硕士
主修科目
> 作曲
> 指挥
> 演奏
音乐(荣誉)学士
主修科目
> 作曲及电子音乐
> 演奏
基础音乐文凭
(衔接学士课程)
主修科目
> 作曲
> 演奏
课程查询: (852) 2584 8623 | music@hkapa.edu